电视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液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最为重要的娱乐和信息设备之一。在这个视觉盛宴无处不在的大屏时代,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角色。最新报告揭示,2024年H1国内市场98/100英寸巨幕电视行业累计出货量同比增长216%,这一数据无疑是大尺寸电视市场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这股大屏浪潮中,长虹,作为家电行业的资深玩家,精准捕捉市场脉搏,在绵阳市河边智能制造产业园G04楼栋全新建设100吋大尺寸电视机生产线。这次大板产线建设不仅仅是一次产能的飞跃,更是长虹对家居娱乐未来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与精准布局。
一切的美好,都源自那份早已绘制下的蓝图。在智慧显示(中国)公司的总体部署下,由工程技术所杨胜勇所长带领NPI、IT、PE、IE、TE及制造管理等各专业组成员,进行100吋大板线的规划。在此过程中,长虹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抉择: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建设100吋大板线?经过深思熟虑,长虹决定变产品存储库房为厂房,这一创新性的决策不仅解决了空间限制的问题,还为生产线的建设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环境,同时人流、物流、信息流同步精心规划,确保每一个物料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配送到位。
在项目组的齐心协力下,工程师们开始在生产线上精心布局,从原材料的上料、模组的上线到装配、检测、老化、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心血。工程技术所高级经理罗成、张谊等应用自己二十余年的技改工作经验,引领吴佳霖、胡定康等95后青年党员不断技术演进,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诸如:对包装线试验机等异常流程下机位置前移0.8米、确定大屏线维修洁净间电源及气管安装位置,对产线布局进行优化。在提升产线产能的同时,确保了每一台100吋大屏电视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都能精确规避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不良隐患。
高级经理罗成告诫技改的工程师们:每一次线体的建设过程,也就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路途。然而,工程师们深知:这途中并非只有坦途,更多的是波澜壮阔。在线体建设与调试阶段,新设备方案、新线体模式、有限的空间等多重难题组成了工程师团队里前所未有的挑战。
每一台百吋大屏电视的高品质诞生,离不开设备在“背、驮、搬、运”过程中设备的默默支撑。长虹工程技术人践行“产业报国”口号,对每一台设备的技术细节都要求的近乎苛刻。老党员唐万军,作为设备技术骨干,从整机生产工序的第一个环节到最后一个环节,每一次设备方案评审他始终坚守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设备的每一个模拟动作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设备之间的配合需要极高的精度,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滞。面对这些困难,在党的坚强组织下,党员也是技术骨干的何孝奎和唐万军带领余海波、李青岭、曹树伟、董奇勋等年轻工程师迎难而上,不舍周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一线。与此同时,工程技术所党政工团也齐上阵,在智能制造等兄弟单位的帮助下。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生产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就在百吋大板线体建成之前,工程技术所党政工团齐上阵,针对新建线罗列出新线各类装置的静电等级排查、新建场地安全隐患排查、工装夹具的完备性检查与调测等12个工程技术层面事项,形成G04“新建大板线、战前护卫队”守卫清单,分别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党员、团员临时成立“护卫事项铁三角”,以党员带团员,以专业人员做技术指导,顺利完成产前检查,为新建产线顺利开线筑牢最后一道技术屏障。
终于在2024年11月8日,位于长虹河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G04场地的新建100吋大屏产线试线成功,试产三日就达成日产86吋大板400台以上。
开线三日就达成日产400台大屏电视机,这是在智慧显示(中国)公司新建线历程中从未达成的效率模范。这条百吋大屏线的成功投产,离不开智慧显示各职能部门的亲历关怀,离不开制造管理部的精心生产组织,更是工程技术所党政工团齐抓共建的有利输出,充分展现了长虹人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企业精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