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预则立,未雨绸缪 2022年3月到5月,离绵阳2000公里的上海市全域静默了100天,受此影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面临停工停产……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静默”“疫情”跟距离一样,离我们很远。当然,也有人在这中间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如果绵阳封城,我们如何保持良性运转。”长虹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李诚说,这个问题,在那两个月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当时,无论是供应链的保障,还是工厂后勤物资的储备,如果临时封控,长虹网络科技公司只有停工停产;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公司中标中国移动及海外多个大订单,单月交付数量巨大,如果因为疫情原因不能交付,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更是长虹网络科技公司二十多年建立起的良好商誉。 五月,绵阳的天气刚刚开始炎热,在例行工作会议上,李诚提出建立公司静态管理保生产应急预案时,大多数公司同事并不完全理解,因为此时,疫情离绵阳真的太远了。 从上世纪末开始做机顶盒出口,到如今在物联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年出货量达到1800万台,长虹网络科技公司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干”,也就是执行力。5月下旬,在李诚的主持下,公司全域静态管理保生产应急预案完成,各部门开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需求,采购部门开始逐步采买相关应急物资进行储备。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可能暂时我们要付出一些成本,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做什么决策都会有支持者,当然也会有不理解的人,正如晴天买伞一样,等真正下雨的时候,买伞就来不及了。”李诚说,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酷暑之后,四川的秋天来得稍微有些晚,9月初,成都出现多个阳性确诊病例,疫情呈高发状态,整个成都被迫进入封控状态,此时,身在绵阳的我们才意识到,“静默”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 按照控股集团的部署要求,各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静态管理保生产应急演练。此时,原本不理解的公司同事,开始佩服起了李诚的先见之明。 从9月初开始,网络科技公司根据自身预案,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开始演练。演练期间,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通知与生产相关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随时做好准备,根据预案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封闭前的所有准备。同时公司也为这部分职工准备部分生活物资,例如瑜伽垫、毛巾、牙膏牙刷、泡面等进行统一购买并封存,为产线职工在公司办公区内,准备合适的住宿地点。 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此时的网络科技公司库房内,已经购置了热水器、洗衣机、热饭炉、N95口罩、压缩饼干、被褥床垫、长燃蜡烛、帐篷、烤火设备、手摇收音机、应急发电机等设备。“我们对于储备物资的要求是要能在极限状态下,保持厂区职工7天的生存,这个极限状态不仅包括疫情,我们甚至还考虑到了地震、洪水等极端情况。”李诚说。 # 由练到战 无缝衔接 在度过史上最长的酷暑之后,进入秋天的绵阳,终于开始有了一丝凉意。9月29日上午,按照控股集团要求,网络科技公司进行最新一轮桌面推演演练,早上,职工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厂区,一路有说有笑,一切都是那么的稀疏平常。下午,正在办公室的李诚在朋友圈看到绵阳御营坝片区出现一例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新闻,详细了解情况,再结合这段时间成都、遂宁等地的相关情况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此次疫情极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生产,同时集团公司也一再提醒各单位仔细检查疫情静态管理应急响应预案,当即召集运营、采购、生产等部门负责人,再次确认防控准备工作相关细节。 晚上9点30分,形势逐渐变得严峻,李诚当机立断,要求工厂立即进入静态管理演练,检验人员集结和后勤保障的能力,网络科技静态管理应急预案各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与此同时,根据上级指令,长虹网络科技立即启动控股集团通讯服务应急预案。 晚上10点30分,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G05厂房前,已下班回家的360名职工带上根据演练要求准备好的生活必需品,完成集结,静态管理预案工作小组组织发放应急物资,晚上11点30分前所有职工完成入住工厂并开始休息。“9月29日晚上2点左右,我们收到消息,确认封控,这个时候我们的骨干职工,基本上都是从睡梦中度过的,一觉醒来,才知道这次不是演练,而是真的封控了。”李诚说,此次职工们基本上都是从演练状态直接进入到了实战状态,实现了无缝对接。 相比职工们的轻松,那一天晚上,对于以李诚为主的网络科技管理层,则是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紧张。晚上2点45分接到通知,不到4点,网络科技公司疫情防控静态管理应急预案各小组全部到位,抗疫前线指挥部成立,前期封存准备的物资,全部开始解封,订单以及生产原料全部开始检查造数。 “说实话,虽然前期我们准备得相当充分,当时这么一封,还是把我们搞紧张了,主要是前段时间刚刚中标了中国移动一个新产品订单,交付压力很大,必须保证满负荷生产,再加上,这一封不知道多长时间,压力还是蛮大的”。李诚说,那天在河边工厂,一线职工们都在睡梦中,与之相对的是,骨干职工和干部们都忙得热火朝天,解封物资,造册分配。第二天一大早,职工们起床上班时,才知道绵阳已经封控,此时长虹网络科技工厂的各项生产准备正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封控第二天,温度骤然下降,原本发放下去的棉被和床垫有些单薄,为了让封控期间工人住宿条件更好一些,他们便积极联系市军分区,紧急协调了200余床被子。而此时,整个厂区已经进入了一个小型装修现场,会议室、办公室、走廊都在装铁架床。为了让一线工人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中,李诚组织管理干部和部分骨干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在一天内完成210套铁架床的安装。当天,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全部职工到位的情况下,网络科技公司8成的职工住上了铁架床,个别职工还把家里的玩偶带到公司,显得十分温馨,职工就餐在控股集团的统一安排下,也充分得到了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新招入公司的大学生因为疫情封控在长虹7区,李诚担心他们人地生疏,食宿方面有问题,还专门带着蔬菜、肉类等物资,前往封控区给大学生们送了过去。 由于绵阳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进入封控,前两天,各种物流工作并不是十分顺畅,网络科技公司一批很重要的生产物资滞留在了高速路口,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未果,而工厂这边急等着物资生产。正当大家茫然无措时,李诚带着十余名骨干职工,开着私家车、带上公司有通行证的货车,火速赶往了高速路口,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撸起袖子,开始搬运装箱物资。因常年坚持锻炼,李诚动作明显比其他职工要快得多,两三百箱物资,不多时就全部搬运完毕,李诚还有些意犹未尽,有些得意地说“这就完了,我这刚热身……”一旁,气喘吁吁的同事们看他的眼神瞬间有些“毒辣”。 疫情期间,李诚基本都是晚上开会协调解决问题,白天在工厂度过,由于动手能力较强,时不时李诚就要去给忙不过来的职工“帮帮忙”,这种帮忙一时间让产线工人有些无法适应。不得已,现场生产负责人委婉地表示,二楼后勤人手更紧张。于是,李诚化身工匠,在二楼会议厅,亲自动手装起了铁架床。还别说,他手艺确实不错,床装得不仅结实耐用,外观上十分平整顺滑,得到了在场师傅们一致好评。 # 每一份看似轻松的背后, 隐藏着巨大努力 在封控的7天时间里,网络科技公司平均每天生产设备15000套,实现总产值2100万元,合理规划生产全面保障了大客户订单的交付,在极限情况下,再次擦亮了网络科技公司的“信誉”招牌。此次封控生产期间,职工们对厂区生活,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与此同时,网络科技公司还保障了整个防控期间控股集团的网络通讯安全,并为其他兄弟单位在通行、职工就医等问题上提供了帮助。 “此次封控,我们算是过渡得比较平稳,主要原因,是团队执行力强,前期准备相对比较充分。”李诚说,在这看似轻松的背后,其实是公司相关部门同事们,经过了几个月加班而得到的结果。5月开始,由于订单十分饱和,封控预案和准备基本上都是运营、生产、采购等部门利用下班时间做出来的。特别是9月份以来,他们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每一份轻松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看不见的巨大努力。 10月7日,绵阳的秋天有了一丝凉意。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李诚看到金色的阳光洒在了解封下班回家的职工们身上,仿佛渡上了一层金边,大家有说有笑走在下班路上,画面十分温馨。李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后,他拿起电话,立即组织会议,复盘此次封控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经验,针对问题,重新修改预案。虽然真心希望不再出现这种应急状况,但疫情尚未完结,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提前做好扎实准备。 # 冬天到来,春天已经在路上 虽然2022年四川的秋天来得稍微有些晚,但是经历刻苦铭心的努力之后,终究还是来了。秋去冬来,这个冬天对于网络科技公司及带头人李诚来讲,依然是不平凡的季节。根据市场的需求,网络科技公司在手订单超350万台,产值超3.5亿元;疫情的反复,随时都有再次静态管理的可能。一方面是保供应、保生产、保交付,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保安全,依然要经历酸辛的“两头难”。经历是一种记忆,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笔财富;李诚已经带领团队经历了一次静态管理,如果再次经历,他们只会做得更好。 这个冬天对于网络科技公司的经营团队来讲,还有很多必须要继续完成的工作。为了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吸引更多高素质、高层次、高效率的职工,网络科技公司推行的职工持股将在这个冬天完成。在新的机制下,职工与公司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同创未来;在新的起点上,李诚和他的经营团队要规划未来数个春天,2023年的业务计划尤为重要,选方向、择时机、定目标;在新的发展路上,李诚和他的经营团队要肩负起近千名职工生存和发展的重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